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

0513點菌後實驗:鏡檢以及觸媒測試

  上次點在九宮格的菌,今天要做後續實驗,原本有 17 個樣本,扣除 4 個劃菌之後都沒長,放置 35 培養箱到今天仍沒有長菌(有的沒長菌;有的只長黴菌;而 Ta6 這個樣本則有奇怪的現象,待會會講到。)

僅剩的樣本



長奇怪的菌/只長黴菌
沒長菌/什麼都菌沒長,怪哉
  這是 Ta6 這個樣本的其中兩盤。可以看出左邊那盤的菌長了半盤,一般來說劃菌只會在軌跡上長菌,而不是這樣整片都是。
  老師說他以前看過小果蠅進去過培養皿,覺得是否是因為這樣?但即使是果蠅也不會如此整齊吧!很奇特的現象!因為三重複的另外兩盤都是右邊那照片,都沒有長菌。

  接下來,九宮格的後續實驗為鏡檢以及觸媒(catalase)測試,還有肉眼觀測來描述外觀,描述的工作由老師負責,因為我們還不熟悉鏡檢,無法正確分辨是球菌、桿菌,或是有無成對。
  而觸媒(catalase)測試就是拿雙氧水滴乳酸菌,看是否有泡泡(產氣),若沒有才會是乳酸菌,觸媒(catalase)測試的原理可以參考「這個 pdf 檔」,部分引用內容如下:
觸媒(catalase)測試: 
【原理】 
大 多 數 的 好 氧 菌 (aerobics) 和 兼 性 菌(facultative) 在 利 用 氧 氣 過 程 中 會 產生過氧化氫(H2O2),而過氧化氫對細菌酵素系統有害,因此有些細菌會產生 觸 媒 以 便 將 過 氧 化 氫 轉 變 成 氧 氣與水。藉由觸媒測試,亦可間接讓我們判別菌種為好氣菌(aerobes)或是厭氣菌(anaerobes)。 


準備動作:
* 無菌台開起 UV 15 min
* 滅菌之牙籤
* 玻片入無菌台備用
實驗步驟:
1、拿九宮格之三重覆的其中一盤即可,入無菌台操作
2、用牙籤將菌挑起,塗抹在玻片,待會鏡檢(一片玻片塗抹三種樣本)
* 小技巧:塗抹在玻片上的菌,若肉眼觀察覺得有菌,即數量太多了。若覺得有很少、甚至困難確定有菌,就是鏡檢的最佳濃度。
3、而培養基上還有殘留的菌,就拿來滴雙氧水,看是否冒泡,並記錄
4、出無菌台,將玻片上的樣本加 10 μL 自來水,使用顯微鏡鏡檢(由低至高倍觀察,一般 400X 即可看出形狀。目鏡 10X * 物鏡 40X)

經驗談,這個距離就是觀察的最佳距離。

  以下是今天實驗過程的筆記。

Ta2 #3 這個樣本為短桿菌,部份成對

Tc2 外觀目測為酵母菌,但滴雙氧水卻沒冒泡,
WHY???????????
老師推測是否有什麼情況下做無氧呼吸

Tc2 #3 鏡檢結果
是又大又圓的酵母菌啊

最下排中間 #8 這個菌,有冒泡,鏡檢結果是細菌,但老師說不知道是什麼。
而它左邊那菌落應是乳酸菌,上方那些大的應是酵母菌。
Tc4 這個樣本,長了一些奇怪的菌,最上方分別為 #1 #2 #3,
#1 感覺有黏性,老師覺得有多醣體。而 #2 #3 則是奇怪的突起菌。三種都會冒泡。


  而我們的 MRS 培養基都是 pH 6.5 左右,若要用多種 pH 不同的培養基來篩菌,非常浪費時間,我們相信,在 pH 3 可能可以篩到好菌,而在我們使用的 pH 6.5 的培養基,也可以篩選到好菌!





* 相關文件:「201404馬祖樣本細菌筆記」(唯共筆人員可觀看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